首 页   我要举报   举报指南   辟谣课堂   真相追踪   警示案例   网信普法  
 

涉案46亿元!扬州警方一举捣毁“地下钱庄”产业链

2022年11月 24日 14:29 | 来源: 扬州发布

通讯员 邗公宣 扬州发布记者 赵雅琼

一个个人账务,日均流水竟然达到了上百万元。这样的异常情况,引起了警方的注意。2021年底,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经侦大队接线索发现,扬州一个人持有的资金账户日均流水百万元,由此深挖出其背后隐藏着一条黑色“地下钱庄”产业链,该链条绕开银行私下进行货币兑换,涉案账户流水金额累计高达46亿元人民币。近日,警方将此“地下钱庄”一举捣毁。11月23日,扬州邗江警方公布了这起案件的详情。


个人账户日均流水上百万

异常账户牵出“地下钱庄”案

一个个人账户,日均流水竟达到了惊人的百万元,与户主的实际经济条件严重不符。除此之外,账户主人此前久涉嫌过经济犯罪。2021年底,扬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。“户主姓朱,实际经济实力并不算雄厚。我们在调取他拥有的资金账户发现,其交易规模巨大,且资金往往是刚转入没多久便会被转出,这其中必有蹊跷。”邗江经侦大队大队长王志存介绍,根据他们多年的办案经验,这种日均流水巨大、且过渡特征明显的账户,往往存在着非法经营的可能。

随后,警方立刻对此案件立案侦查。通过数月研判发现,朱某某是该案件中的一环。此前,他就接触过此类犯罪手法。“这种非法经营俗称‘地下钱庄’。在我国,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,要进行货币的兑换,必须要通过银行,而一些小企业或个人没有相关资质,就会找这种‘地下钱庄’。”办案民警曹莉介绍,所谓的“地下钱庄”,是一种非法金融机构,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,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,非法从事资金存储借贷等金融业务。这种黑色产业链会有多个操作者和中间人,需要兑换的人将资金打入犯罪集团的境外账户,避开银行实现货币兑换,而朱某便是产业链中的一环。

经审查,朱某某对自己参与非法经营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

多名主犯落网

涉案账户流水高达46亿元

与银行不同的是,地下钱庄不受政府监督、不问“客户”身份,不问钱从何来,具有“暗箱操作”的特点。地下钱庄活动不仅影响了合法金融机构正常业务的开展,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和外汇管理秩序,威胁国家金融安全,而且已成为洗钱分子清洗赃款的重要通道,助长了贪污腐败、走私、贩毒等严重犯罪活动,成为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以及走私、贩毒、网络赌博、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转移赃款的工具,一直是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。
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警方从朱某入手,顺藤摸瓜,进行了深挖,发现该产业链覆盖了多个省市地区,由数个团伙组成。与其他地下钱庄不同的是,他们的盈利模式并不是靠收取手续费等。“犯罪集团将客户需要兑换的资金吸收入资金池,通过兑换需要时间打‘时间差’,将这些资金拿去购买理财产品等,从而获得巨额回报。”曹莉介绍,此类犯罪的隐蔽性极强,因此发现、侦查难度极高,但这样的行为极大地破坏金融了秩序。

通过数月工作,警方在全国扬州、深圳、饶平、黄冈抓获了多名主犯,并发出集群战役,在全国29个省市抓获了相关的5个团伙。此案件中,共抓获嫌疑人20名,查扣电脑20余台、手机100余部、银行卡及优盾300余套,涉案账户流水金额累计高达46亿元人民币。目前,该案件已移送检察院起诉。

【警方提醒】

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

针对该起案例,警方提醒,地下钱庄活动危害极大,且隐蔽性极强,少数群众为谋取小利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地下钱庄“洗钱”的一个环节,得不偿失。当他们将银行卡出借、出租、出售他人时,就有可能成为“洗钱”的工具。

因此,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自己的信用,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账户,做到不出租、出借身份证件;不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账户、银行卡或收款二维码;不用自己的账户为他人收款或提现。除此之外,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资金是违法犯罪,得不到法律保护,市民们应选择正规可靠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,通过正规渠道兑换、使用外币;要充分履行公民义务,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。如发现非法经营的地下钱庄,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

责任编辑:朱春华
校对:胡迪
审核:肖璐
 
Copyright Reserved    版权所有:中共扬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
苏ICP备0508367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