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 | 我要举报 | 举报指南 | 辟谣课堂 | 真相追踪 | 警示案例 | 网信普法 |
ETC短信骗局高发,警方提醒各位车主千万小心
2022年10月 17日 11:19 | 来源: 扬州发布
通讯员 周晖 实习生 汤欣雯 扬州发布记者 黄静 葛学涛 近日,扬州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发布了一起典型案例。前不久,市民王先生收到一条关于苏通卡的短信,称王先生的ETC快通卡因为期满,导致感应无法识别。短信提示,让王先生在10月7日前点击短信中的链接进入指定网址,校验身份启动识别系统。
王先生经常路过高速公路出入口,考虑到ETC快通卡使用较为频繁,王先生随即点进网址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写了其本人的姓名、身份证、用于支付ETC费用的银行卡账号以及取款密码。 之后网站客服又发了几个快捷支付的协议给王先生,并称把这个签好才可以完成全部操作。王先生当时以为对方是正规的中国ETC综合服务中心,就签署了这些协议。不一会儿,王先生银行里面就有了1元和8350元的支出。此时王先生一看,发现短信的来源是英国,才意识到是被骗了,这才报警求助。 据民警分析,ETC是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扣款账户,持卡人可享受快速出行的便利。近期,陆续有车主收到“ETC失效需认证身份”、“期满需校验身份”、“开卡激活”等类似内容的短信,其中附带着冒充中国ETC综合服务中心网站的链接,但此链接实际上是个钓鱼网站,相当于一个高仿的ETC官网,ETC用户接到短信后,对于此类信息防备心都比较弱,在急于把ETC账户解冻的情况下,在钓鱼网站把银行卡、银行卡密码、姓名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全部告诉了诈骗分子,诈骗分子最终通过此类信息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钱转走。 “王先生在对方发来的链接中输入了银行卡号和取款密码,这样一来信息全部泄露了。”民警表示。 对此,警方提醒:当收到带不明链接的短信时,千万不要轻易点开短信中的链接进行操作。此类链接往往是诈骗分子为了盗窃信息专门设置的钓鱼网站,更不要填写个人信息,谨防信息泄露。此类诈骗也会冒用“交管12123”等官方网站,使得骗术更加具有“权威性”,收到此类信息,第一时间找相关官方进行核实,避免上当受骗。如因此类诈骗短信遭受财产损失,请立刻拨打96110进行报警。 责任编辑:朱春华 校对:胡迪 审核:肖璐 |
Copy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:中共扬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苏ICP备05083674号-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