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 | 我要举报 | 举报指南 | 辟谣课堂 | 真相追踪 | 警示案例 | 网信普法 |
烦!加入多个拼单群,一月接20多个推销电话,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?
2022年09月 13日 15:17 | 来源: 扬州发布
扬州发布记者 孟俭 “有推介小额贷款的,有卖海景房的……一个月接了20多个推销电话。”今日,市民魏女士反映,她自从参与了两个拼单中介的满减凑单活动后,没多久推销电话就开始了。频接推销电话,是因参加中介拼单群?记者就此展开调查。 反映—— 请中介帮忙拼单 不断接推销电话 “满300元减40,满1500减500……每天都有不少这样的活动。”魏女士说,平时网上购物,不少平台的店家会推出这样的满减活动,折算下来优惠幅度不小。 魏女士称,买东西时往往不够满减的,又不想为了满减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回来,一个月前,一个二手回收的店家建议她加入拼单群,可以和别人一起凑单买。 “正好同事要买冰箱,我要换洗衣机,认识的二手店家说能帮找个客户凑单,总共减了800元。”魏女士说,尝到甜头后,她和同事加入了对方的满减拼单群,该二手店家每天在群中发布满减拼单需求,让大家凑单。 魏女士说,她和同事又通过该二手店家介绍,加入了衣服中介拼单群、化妆品中介的拼单群,每天看到有拼单需求,就会凑单一起享受满减优惠。 “没想到才几天就接到莫名的推销电话,到现在已接20多个。”魏女士说,有的电话是虚拟的,有的则早已被别人标注过“推销”,她担心这样的电话还有很多。 调查—— 信息在群中公开,咋泄露难定论? 频繁接到推销电话,是因为参加了中介的拼单群?对此,魏女士称,自己有两个手机号,在群中留下的联系方式是她的非工作号,以前都没怎么接到过推销电话。 “接到那些小额贷款的推销电话,你姓什么、住哪个小区,对方都能说出来。”魏女士说,这些是她拼单时留在拼单群的信息,因此,她怀疑个人信息是被拼单中介泄露出去了。 今日,记者根据魏女士提供的联系电话,联系上其中一位拼单中介的梁女士。她表示,不好确定是哪个环节泄露的,也不能确定是她的群泄露的,因为拼单信息是群中公开的。 “拼单和拼团的形式差不多,只是操作麻烦些。”梁女士说,比如一位买家看中一款售价250元的衣服,想参加跨店满400元减100元活动,如果谁想拼单,就可以将一件价值超过150元可以参与活动的货拼在一起买,两人就都享受到优惠活动,她根据优惠幅度收取红包,如优惠幅度30元收5元。 按梁女士的说法,很多拼单群是她这样的操作模式,她只是提供了一个大家可以拼的资源平台,有需求大家就在群中拼,然后将个人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在群中发给一方下单就可以。 提醒—— 拼单代抢都有泄露信息风险 “几个人一起拼单享受满减,没问题的,分开寄出去。”针对拼单享受满减优惠,记者就此咨询多个销售平台店家,都得到了肯定的答复。从事月饼生意的店家刘先生称,现在不少购物平台有每件商品可以修改地址的功能,下单时将别人的拼单货物填上对方地址就可以。 “这种群在一些年轻人圈子里很流行,一款新手机发布时,经常有人有偿代抢,双11等购物节时,拼单代抢的中介生意都很火。”刘先生表示。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,刘先生分析认为,从商家泄露出去不太可能,因为现在平台监管得很严,他也知道有很多拼单群、代抢群,很多人是在群中直接把收货地址、信息转发到群里,泄露信息的风险很大。 拼单、代抢都需要将个人的收货地址、联系方式交由下单一方填单购买,对此,江苏石塔律师事务所邵佳权律师提醒,参与类似活动,有个人信息被转卖的风险,存在一定隐患,因为很可能群中就有收集信息的人,尽量少参加这样的拼单、代抢活动,为了一点优惠造成信息泄露不值得。 邵佳权表示,去年11月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: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,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,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。因此,在生活中应注意保留证据,有证据证明是哪个渠道泄露的,可要求对方赔偿损失,对方泄露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数量构成犯罪的,甚至还会被追究刑责。 责任编辑:朱春华 校对:胡迪 审核:肖璐 |
Copy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:中共扬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苏ICP备05083674号-2 |